寻真中感受历史与美!广东这个文物保护工程推介会厚重感满满

时间:2024-04-25 16:04 点击:179 次

2024年4月18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广东省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的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活动,“寻真·历史与美——2023年度广东省文物保护工程典型案例宣传推介会”在广州东山柏园举办。活动由广东省文物古迹协会秘书长、广东省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崔俊主持,参加领导嘉宾有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龙家有,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刘丽团,革命文物处处长胡钰,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颜永树,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会长曹劲,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专家、入选典型案例项目代表及部分省内文物保护行业从业者、文物保护爱好者等。现场大家听取项目介绍,参观主题展览并进行了自由交流。

入选典型案例项目代表等合影

入选典型案例现场分享

据记者了解,两年一度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工程典型案例推介活动”是展示省内文物保护工作水平、交流分享优秀经验及做法、展现行业及专业技术人员风采的平台。2023年度的推介活动得到了地级市、区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以及项目参与单位的积极响应,共收到来自9个地市的18个申报项目,涵盖古遗址、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类别,其中还包含列入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的古迹。经专家材料审议与现场复核,最终确定5个项目入选年度典型案例。

柏园修缮工程

保护级别: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设计单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施工单位:广东南粤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南越历史建筑保护设计监理有限公司

柏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恤孤院路12号,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创办,以柏园为首个独立所址,开展考古学、语言学、人类学等一系列开创性的调查研究,奠定中国现代人文学科发展的起点。

百年过去,柏园缺乏妥善的修缮和养护,且后期住户多有内部改动。设计团队通过文献挖掘研究、口述历史收集及现场勘察和数字化信息采集等手段探寻文物原真性。施工过程中,在明晰历史上形成的叠加混合痕迹后,遵循使用原有材料和原有工艺的原则,采用对文物损伤最小的手工方式作“绣花功夫”,清理后期加建改动,复原墙面、楼面、门窗、楼梯等构件和内部装饰的历史风貌。

从租户搬迁安置、专项资金划拨使用,到设计、施工及活化利用的开展,项目建立了创新性的统筹联动机制,保证目标一贯及实施高效。修缮工程的实施与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进行了高度的统筹融合,兼顾后期使用的软件、硬件需求,实施管线隐蔽工程,避免对文物建筑的多次扰动。如今的柏园已成为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标志性的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北京路古道遗址保护工程

保护级别: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市政和水利维护所

设计单位:广州市白云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广州市白云文物保护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东财贸建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路古道遗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经考古发掘,有民国、明、宋元、南汉、唐等历史时期的路面层层叠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证明今北京路一带始终处于广州城的中心地位,是广州城市考古的重要发现。

由于保护和展示遗址的原有玻璃覆罩密封性不足,古道出现微生物病害、局部风化、泛盐等问题。本次工程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可再处理性等原则,通过试验分析,采用适宜的工艺及材料,对遗址本体进行清理、微生物防治、脱盐、渗透加固、裂隙修复及固位粘接等保护措施,维护遗址本体健康。此外,还通过升级通风除湿系统,增设长期环境监测系统,改善遗址外部环境,减少不良因素对遗址带来的潜在危害。

工程还对古道的展示系统进行升级,优化覆罩的钢架结构,定制高透光、防凝雾的特种玻璃,结合专业照明设备及透明OLED信息显示屏,增强了遗址的整体展示效果。配合周边环境提升,地处城市繁华商圈的古道遗址成为展示广州古城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标。

佛山孔庙修缮工程

保护级别: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单位:佛山市祖庙博物馆

设计单位:珑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广东省六建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珠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佛山孔庙位于佛山市祖庙博物馆西南角,清宣统三年(1911)由佛山民间“尊孔会”集资兴建。孔庙建筑面积312.08平方米,歇山顶,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体系,砖雕、灰塑、满洲窗等装饰元素集广府民间工艺之精华。

修缮工程既考虑对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的保护和延续,又充分利用高新技术解决施工难题,保存了孔庙古建筑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在更换局部木梁、木柱的施工环节,采用顶升技术尽可能减少对文物建筑的影响。屋面修复中利用省级工法“文物古建筑屋脊整体提升保护施工工法”,以最小干预方式最大程度保护上部屋脊及灰塑艺术构件。

雕花屏风门上的满洲玻璃委托匠人吴广标团队,采用传统手工微雕加酸蚀银光工艺的雕刻工艺复原而成。灰塑委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成村团队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修复。屋顶揭瓦重铺时补配的瓦件委托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湛泉团队制作,沿用清代旧石湾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烧制,确保屋面修缮前后形制、材料、工艺、结构方面一致。

节度陈公祠修缮工程

保护级别: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单位:东莞市厚街镇桥头股份经济联合社

设计单位:潮州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潮州市建筑安装总公司

监理单位:珠海市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节度陈公祠位于东莞市厚街镇桥头社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祠为三开间四进合院式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式结构,硬山顶,木雕、灰塑、壁画、陶塑等工艺精美,题材富有地方特色。

修缮工程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去除后期改建、加建部分,按照原形制与工艺对屋面、梁架、墙体、地面及各类装饰构件进行全面修缮。公祠的柱础、护栏、墙基、地面大面积使用红砂岩,普遍有风化、缺损问题,根据不同残损情况采用分层修复工艺,通过钢钉与铜线拉结,增强修复层与原红砂岩粘接,有效解决了红砂岩常见的风化和修补易开裂问题。通过挖深外墙排水系统,设置室内地下渗水槽,增设黏土隔水垫层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岭南祠堂常见的积水和回渗问题。

该修缮工程以政府为主导,市、镇、社区三级投入并募集社会资金。地方村民积极参与监督,修缮后及时活化为村史馆、农家书屋等,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活动,成为文化传承发展基地,实现文物保护社会共享。

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修缮工程

保护级别: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设单位:广州市重点公共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广州市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广州珠江监理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解放军进城式检阅台旧址(含市政府1号楼)位于越秀区府前路1号。1949年广州解放举行入城仪式,十五兵团、粤赣湘边纵队和广州各界群众在此接受检阅。检阅台后的市府大楼由林克明先生设计,1934年落成,自建成起一直作为政府办公楼使用,历史功能延续至今。

修缮以试验性修复、样板引路为前提,以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原则。被涂料覆盖的建筑构件,经过中性脱漆剂软化配合人工清洗、激光清洗、喷砂清洗、高温蒸汽辐射清洗等多种清洗试验,以适宜方式恢复原有外观风貌。经多种修复试验,水磨石饰面层采用颜色腻子修补、人工砂纸打磨上蜡方法修复;水刷石饰面空鼓问题采取竹钉锚固加固法解决,并采用陶晶石罩面作保护处理;按原有样式定制钢窗,采用热轧钢制造,安装双层中空玻璃,满足现代室内保温、隔热等性能需求。

工程中采用的“仿古建筑挂瓦坡屋面顺水条预埋施工工法”获得省级工法,“一种用于建筑水刷石饰面墙修复的清洁工具”“仿古建筑挂瓦坡屋面预埋件施工结构”等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据悉,本次宣传推介是广东省响应418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活动。今年的418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是“《威尼斯宪章》60周年与时代挑战”。《威尼斯宪章》的基本原则至今被文物古迹保护工作者践行,研究、探寻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通过科学、严谨的保护、修复手段延续其历史与美学的价值。“本次宣传推介为文保工作者提供了一次在原则与实践之间进行审视、反思的机会,着重对探索、保护和延续文物古迹真实性、完整性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探讨与交流,并关注在时代发展中文物古迹面临的问题及应对。在保护的前提下,活化利用是文物古迹获得时代新生的途径。”相关工作人员向《南方》杂志记者介绍道。

本次活动上还宣布了“2024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推介活动”启动征集,省内具有示范效果的活化利用项目均可申报。申报方式请关注“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微信公众号。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李梦醒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陈冰青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Powered by 证券投资APP_证券融资APP_证券配资APP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